
主题简介
?
梁启超先生在《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》一书中敏锐地指出“中国人始终没有懂得‘科学’这个字的意义”,而中国学术界正是因为缺少科学精神,即“求真智识,求有系统的真智识,求可以教人的智识”这三种精神。所以生出了“笼统、武断、虚伪、因袭、散失”等病症,并导致了秦汉以来“两千年思想界内容的贫乏、学问的榛塞”,他进而提出“想救这病,除了提倡科学精神外没有第二剂良药了”。
鲁迅先生在《科学史教篇》中也明确地写道:“顾治科学之桀士,……盖仅以知真理为惟一之仪的,扩脑海之波澜,扫学区之荒秽,因举其身心时力,日探自然之大法而已。尔时之科学名家,无不如是。……试察所仪,岂在实利哉? 然防火灯作矣,汽机出矣,矿术兴矣。而社会之耳目,乃独震惊有此点,日颂当前之结果,于学者独恝然而置之。倒果为因,莫甚于此。”
反观西方,科学却成为了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的文化基因之一。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教科书中就有这样一段话:“从牛顿定律出发推导开普勒定律被称为开普勒问题。开普勒问题的解答是整个西方思想史上皇冠式的成就。它就像贝多芬的交响乐、莎士比亚的戏剧、西斯廷教堂的天顶一样,是我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。”
这段话将开普勒问题所代表的科学,置于和音乐、文学、艺术同等重要的地位,并自豪地认为它们都是西方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想要让科学成为未来中国的文化基因,我们首先需要对“文化”一词进行进一步解析,厘清科学在文化中的位置和作用,进而探究如何让前者成为后者基因的可能性。
本次讲座将从科学与人文两大领域出发,揭示科学成为未来中国的文化基因的可能性,并分别从人类学、现代西方文明、人文等角度,探寻现代对科学的认知态度。
?
主题
让科学成为未来中国的文化基因
时间
2019/4/18? 19:00-20:30
地点
图书馆学术报告厅
?
?
嘉宾介绍
金晓峰教授,1983年和1989年分别获得复旦大学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,现为复旦大学物理系谢希德讲座教授。主要从事实验凝聚态物理方面的研究,在国际主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,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。曾在法国同步辐射中心、美国UC Berkeley、德国Max- Planck微结构研究所、香港科技大学、美国Utah大学和日本东北大学等多个单位工作过。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(1996),香港求是科学基金会“杰出青年学者奖”(1998),教育部首批“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”(1999),中国物理学会“胡刚复物理奖”(2001)。
?
?
(通识教育学院 何青蔚供稿)
热门项目
-
2019.07.12 狗万封号_狗万赢钱提现稳定_狗万是指那个2019年度拟新增专业申报材料公示
-
2019.06.26 关于2019年暑假放假安排的通知
-
2019.06.16 陪你从平凡到独一无二——鹅卵石基金
-
2019.05.27 第四届双城?管理会计论坛智能共享时代的企业财务创新与高校人才培养邀请函